我們奉命推動【台灣農業跨國合作,開創海外新台灣】,這是實現【世界大同】的基礎工程,示範基地在中美洲-小美國-貝里斯。

Loading...

會員登入
商品目錄
首頁 » 中國崛起與道義之道

中國崛起與道義之道

中國崛起與道義之道
以儒家視角作一大時代省思
 
 
在當今世界,中國以驚人速度崛起,舉世震驚。其科技、工業、基建、教育等諸多領域突飛猛進,已成為全球舉足輕重之大國。
 
然而,伴隨而來的,卻是國際社會的誤解、敵意、甚至打壓。此現象不僅是現實利益的角力,更關涉「崛起之道」是否合於仁義之理、道德之本的根本問題。
 
從儒家思想看,此正是「中國要崛起,必須先自省」的時代轉捩點。
 
 
一、外王之業,須以內聖為本
 
孟子言:「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」中國若僅以科技、產能、資金為榮,而忽視文化、道德、仁政之道,終究難以服人。
 
今日中國之崛起,多憑效率、資本、規模、制度力量,但在對外關係上,時有「功利有餘,道義不足」之感。
 
如過度追求利益輸出、忽視在地人心;或在爭端處理中強勢示威、缺乏誠敬之態,則不免為天下所疑懼。
 
儒家講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,其中「修身」為本,方可服天下以德。
 
故中國要真正贏得世界尊重,必先復興「以德化人」之道。
 
 
二、富強不等於大同,道德方能立國
 
《禮運大同篇》描繪的理想世界,重在「選賢與能、講信修睦」,非單靠經濟科技建設。
 
今日中國雖已富強,但若不能推行仁政、改革貪腐、保障人權、涵養信義,則外國雖畏中國之勢,卻難敬中國之德。
 
當中國企業擠垮他國產業、造成失業恐慌,當外界質疑中國方案背後夾帶強勢輸出與利益綁架,此即顯示中國的崛起方式,尚未完全合乎「仁道」與「中庸之道」。
 
孔子說:「君子和而不同」,中國若能以「仁愛」取代爭奪、以「誠敬」取代傲慢,則雖競爭激烈,亦能得人之心。
 
 
三、東方聖道應運,需以「德化天下」
 
儒家自古便有「王道」與「霸道」之分。
王道者,以仁義立國、以德服人;霸道者,以利御人、以勢服人。
 
今日中國若僅止於「技術霸權」,而無「文化王道」,則終將招致天下之疑忌與抗衡。
唯有復興儒家精神,以「大同之道」領導世界,方能成救真正之「東方中華」。
 
誠如孔子所言:「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眾星拱之。」
 
中國不是不能強,而是應該強在道義上、文化上、仁政上,強在能使全球百姓受益,而非使列強利益受損。
 
 
四、調和之道:以文化輸出代替經濟壓迫,以信義立國代替威權形象
 
中國應將「富國強兵」轉化為「禮義文明」的復興者,以儒家之仁愛、誠信、和諧、中庸,重新定義崛起之內涵:
 
與人為善,不與人爭利。
 
教化為先,經貿為後。
 
以誠感人,而非以威懾人。
 
輸出文化、信任與仁政,而非單一產品與資金。
 
如此方能走出一條「富而不驕、強而能容」的聖道之路,成為真正受萬邦敬仰之大國。
 
 
五、結語:天下為公,聖人出東方
 
中國的崛起,不該只是權力的轉移,更應是文明的復興。
 
今日,儒家應運天命,不是復古保守,而是為世界帶來新秩序的精神支柱。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,中國唯有走向「以道領政、以仁為本」的世界大同之路,才能真正圓滿歷史使命,立於萬邦之林。
請填寫您的 E-Mail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