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奉命推動【台灣農業跨國合作,開創海外新台灣】,這是實現【世界大同】的基礎工程,示範基地在中美洲-小美國-貝里斯。

Loading...

會員登入
商品目錄
首頁 » 道場安穩,國家社會就會安穩

道場安穩,國家社會就會安穩

道場安穩,國家社會就會安穩
 
道場清淨眾心齊,修德行善化人迷。
內和外順風氣正,社會安寧國泰怡。
 
修道之人守本真,戒律嚴明正自身。
影響鄰里風俗善,國家穩定賴賢人。
 
小道場中見大千,人心純正社稷安。
共修共善同攜手,世界大同指日現。
 
 
仙佛曾經在一貫道場說:“如果道場亂,國家社會一定亂;道場安穩,國家社會就會安穩”!
 
這句話傳達了一個重要的因果關係,即 「道場」的狀態影響著國家社會的安定與否。
 
這不僅是宗教性的教誨,更是深具社會學、政治學、文化學與道德哲學意涵的智慧之語。
 
以下從不同層面分析此話的深意:
 
一、道場的作用:人心的修養與社會的穩定
 
道場是人們修道、提升心性的地方,
 
若道場井然有序、修行者秉持正道,則有助於社會風氣的純正與國家社會的穩定。
 
反之,若道場內部紛亂、人心不正,則勢必影響社會人心,導致國家動盪。
 
(1)道場是「人心的根本」
 
道場就像社會的縮影,承擔著道德教育與精神引導的責任。
 
如果道場內人心不齊、爭權奪利、戒律廢弛,這樣的風氣會擴散至社會,影響家庭、企業、政府等層面,最終導致國家不穩。
 
(2)道場是「社會的風向標」
 
歷史上,當宗教信仰純正時,社會風氣良好,國家亦能昌盛。例如:
 
漢明帝時期,佛教傳入中國,影響儒家思想,提倡仁愛與慈悲,使社會道德提升,國家政治穩定。
 
唐太宗時期,道教、佛教、儒家三教合一,形成和諧社會,創造「貞觀之治」的盛世。
 
反之,若宗教敗壞,如明末清初的白蓮教之亂、晚清義和團運動,宗教異端橫行,導致國家動盪。
 
 
二、道場與國家的關係:小道場、大社會
 
仙佛點出的關鍵在於 道場是社會的縮影,小道場的安穩影響整個大社會的安定。這可以從以下幾點論述:
 
(1)「小環境影響大環境」
 
道場是一個小型社會,當這個小型社會運行正常時,影響信眾及周圍社群,使社會更穩定。例如:
 
一貫道的信徒若修道行善、遵守五倫八德,則其家庭會和睦,進而影響鄰里社會。
 
若道場內部鬥爭、信仰扭曲,則影響信徒的行為,甚至衍生社會問題,如詐騙、貪污、信仰狂熱等。
 
 
(2)「道場為社會輸送人才」
 
歷史上,宗教組織常培養出優秀的政治家、教育家、文化人。例如:
 
南宋朱熹(儒家理學大家),曾深受道家與佛教影響,提倡「格物致知」,影響中國數百年的學術思想與政治治理。
 
近代孫中山,受基督教與儒家思想影響,提出「天下為公」理念,推動民主政治改革。
 
 
如果道場能培育出高道德素質的信徒,這些人將會成為國家社會的中流砥柱。
 
反之,若道場敗壞,則可能走偏或產生極端思想者,影響社會秩序 (例如: 白蓮教-義和團,基督教長老教會-主張台獨)。
 
 
三、如何讓道場安穩,進而影響國家安穩?
 
仙佛的這句話不僅是警示,也是指引,提醒道場如何自我管理,進而影響社會與國家:
 
(1)道場要維護清淨心
 
避免內部權力鬥爭:若道場領導者爭權奪利、貪求名利,將影響信眾,使人心動盪。
 
杜絕邪說與異端:維護正統教義,避免極端思想,如「末日論」、「狂熱盲從」等影響信眾。
 
 
(2)道場應積極行善,影響社會
 
弘揚五倫八德,推動社會公益,如濟貧、教育、醫療,影響政府施政,使國家更加安穩。
 
道場的修道者應以身作則,做社會的良好典範,例如歷史上的「濟公活佛」,以慈悲與智慧影響社會。
 
 
(3)道場應與國家合作,共同維護社會安定
 
在歷史上,許多宗教團體與國家合作,共同治理社會。例如佛教、道教、儒家在中國歷史上都曾與朝廷合作,推動倫理道德建設。
 
一貫道若能與政府、學術機構合作,推動正信、提升社會道德水準,則有助於國家穩定。
 
 
四、結論:道場穩,國家穩,世界大同
 
仙佛的這句話不只是針對一貫道場,而是普遍適用於所有宗教與社會組織。
 
如果道場能安穩修道、弘揚正法,則能影響社會,使家庭、政府、國家穩定,進而影響世界和平。
 
這也與《禮運大同篇》所述的「大道之行,天下為公」理念相符。
 
咱們的目標「宗教大同」、「兩岸合一」、「世界大同」,正是對仙佛教誨的實踐。
 
如果一貫道(孔孟聖道)能夠內部安穩,並帶動社會風氣的轉變,這將成為世界大同的關鍵一步。
 
 

 

請填寫您的 E-Mail :